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新时期我们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下)

发布时间:2014-02-26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黄宝国)

我们如何才能把课题研究做得更加规范呢?

(一)准备阶段

1.要选择好研究的课题。

课题要源于课堂教学,要源于班级管理,要源于德育活动,要源于思考。不是说学校给我什么课题我一定就做什么课题,然后做这个研究跟自己做的工作还没关。我们的课题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即使不被立项,即使不是什么级别的,只要对教学有用,对德育管理有用,我想这样的课题也是最有价值的。

选题的原则就是要大处着眼,选题时立意要高,范围要广,视野要开阔,要从当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出发,一般应围绕我校主旨课题入手,我校主旨课题一是“潜能教育”,二是“体验教育”。德育系列要重在“体验教育”,其他方面要重点考虑“潜能教育”。个人小课题要在这两个大前提下进行,要小处入手。有的课题题目过大,个人研究的课题从题目上看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本书。这个就太难了。你一年写一本书,我认为不 符合老师实际,但是,当老师30年你一定要写一本书,所以我提倡一年一个小课题,30年就构成了一个大课题,但是你这30个小课题最好是一个方面、一个体系、一个领域的,而不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不成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选题很重要。

那选什么样的课题呢?大家看这几个课题,《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点滴思考》,你可以作为一篇经验文章,但不能作为一个课题来出现,这不是课题的题目;《语文学习要内外结合》,这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不用研究,你研究也没什么实际的价值。大家都承认的事了就不要再研究了,只要做就行了。课题研究不是照着说,或者学着说,而是接着说,或是按照自己的那个说。《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个话没毛病,但是太大,而且没有创新性,所以我想关于课题题目的确定,我建议大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概念上的合理性。就是要使概念的模糊性最小化,不要让人看了你的题目不知道要讲什么意思,好像雾里看花。

(2)逻辑上的合理性。就是要力求前后一致,避免出现逻辑矛盾的错误。     (3)方法上的合理性。即置疑和批评要言之有理,你不能为了标新立异就不注意方法,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

(4)认识上的合理性。做任何事都要寻求经验的支持,要讲必然论,不要讲偶然论。

(5)实践上的合理性。要采纳简便易行、符合中小学实际的研究方法和操作模式。如果你的课题是如何培养太空人的地球意识,我说句丑话,50年后你所教的学生中也未必有一个能上太空去生活,那你说你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呢?你又如何操作呢?因此,在确定题目时,要关注热点,抓住难点,找到亮点,科研起步就要与教育改革同步、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步。

2.要查阅文献资料。

这个是目前我们老师比较欠缺的,往往是写论文的时候找几篇文,找谁说的,很多老师写文章都爱说苏霍姆林斯基怎么说的。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不能引,但你不能总引他。要旁征博引,正面的,反面的,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的。查找文献的益处在于避免你认为你是重大发现,结果人家已经有成功经验了。查找资料现在很方便,百度很便捷,但我提倡有时间多读一读专家的原著。

3.要制定研究方案。

这个研究方案我们中国当前课题研究有很多形式化的东西,但是有些形式也是必要的格式,我们必须得按照人家的格式来走。课题立项的基本结构,其实大家细想起来也没有什么复杂的,例如: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申请评审书,这个评审书填好了,课题立项就容易了。

课题立项主要复杂在哪?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复,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本课题预期研究的成果。有些时候我们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不知道怎么弄。我清楚记得严肃副校长他刚到省二的时候,让我写实验方案,那时候也没有电脑可以百度,给我弄的脑袋比现在还大,怎么办呢?我就到省图书馆查找资料,后来我就找了将近35篇各类型的实验方案,我通读以后发现15篇实验方案基本结构大体相似,我就把共性找出来,然后照着写了学校的实验方案。我把它呈现出来之后,严校长看后特别高兴,他认为我挺聪明。这件事过去不久,学校领导一下子把我从普通老师提到教导处的副主任,主抓科研工作。我个人认为这和我当时的学习研究是有直接关系的。说这段历史不仅仅是怀旧,还想告诉大家搞科研你得大量阅读,当你发现似曾相识的时候,恭喜你找到规律了。什么叫规律?大家都这样做就是规律。那什么叫创新?大家都没这样做,你这样做了这就是创新。

关于课题论证的问题,我想我们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有什么困难找我们教育科研的主任和干事,包括我在内的科研工作人员都会给大家提供一切便利。像高新校区昨天下午有两个老师来找我,说黄校长我们有个选题不太合适,能不能帮我改一改,我修改后,她们高高兴兴地回去研究了。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两个案例,我认为这两个案例挺好。

案例一: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融入语文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象

             (二)问题思考

二、问题的研究

             (一)专业学习

               1.理论学习

               2.他山之石

             (二)教学实践

               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

             (三)策略研究

三、成效与反思

多简单,这个过程就是最典型的小课题研究。大家可以在模式上结合实际去创新,学习做小课题研究。我们以往写文章,以往做课题,往往差在哪儿?差在缺少反思上。我前不久在《新文化报》上看到《麻将人生13条》一文,很受启发,深有感触,有的人就是成天玩,但是不思考,你白玩了。当老师你成天看书不思考那也不成,所以我说你看书不思考,你只是读者,不可能成为学者;你行万里路,你不记录,你只能是行人,不可能成为行家。搞教育科研一定要学会反思。

麻将人生13条

第一,一个人的命运在起牌时就已经被注定,明智的选择是量力而行。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适应手中的牌。(即当你走进班级的时候你就已经被命中注定,你要面对这些学生,你所要做的就是如何适应每个学生。这其实都是相通的。)

第二,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张将要抓到什么,下一步会是怎样的结果。这也是人生的无常,命运的多弄。(谁知道第二天我们班学生会出什么事呢?但是这个思考多有意义啊!)

第三,当你决定去吃或碰下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牌,即使离“和牌”能更近一步,但也失去了“闭门”的身价。(进退自在取舍间!)

第四,每抓到新的一张牌都能给你带来新的契机,然而你能够保留住的却总是那有限的几张牌。(珍惜现在拥有,太多了咱也接受不了。)

第五,当你竭尽全力终于摆脱东南西北中等方向的纠缠,却发现和对手的差距已经无法逾越。(注重结果不忘过程;注重过程也要牢记结果。做教育,同理!)

第六,不要抱怨说它远不如象棋那样公平和明了,砌牌时已经决定了环境,而色子就相当于命运。(生活不是用来抱怨的,而是用来感受的,试着享受其间的甘苦!教育亦如此!)

第七,不要去羡慕坐庄的人,他有的只是双倍的收益和痛苦,正是由于拥有差异才使社会多姿多彩。(承受多大的荣耀,就需承担多重的责任!)

第八,在你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正在终结别人的机会,当你的机会被终结时你也难有好心情去祝贺对手的成功。(所以有时候评职称,评先进你没被评上,去祝贺他,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第九,夹和的概念虽然比“两口叫”小50%,但收获也增加一倍,所以,人生有时候选择“窄路”,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十,当手里有一张很可能是“炮牌”要打的情况下,果断“拆听”会让损失减少到最低。人生也是,很多时候不要老想着得到,更要懂得舍弃。

第十一,往往自己在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之时却容易被别人“翻盘”,所以牌局还未结束你就不是赢家,而且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放弃。(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第十二,当你在某一处选择和牌时,你不仅终结对手,也终结了自己。你只有寄希望于一下局,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十三,若干轮的厮杀过后,你只有抬头看看窗外,才体会到自己白白失去了时间,而所谓胜负已经微不足道。(曾经在意的现在已无所谓,曾经无视的现在方知可贵)

当时看后我想,怎么说得这么经典呢!就一个打麻将都能总结出这么多值得人深思的哲理,我们常教常新、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该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反思、去研究、去探索的呢?因此我说:做教育科研就要反思,反思——工作才有价值,反思——人生才会出彩。最近我常想:为什么我越来越感觉到年轻了呢?答案是反思,反思让我的人生充满情趣。

案例二:这是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雨教授指导厦门一个老师做的课题研究提纲,我认为这个非常标准,非常典型。前一个适用于参加工作不足五年的新教师。这个则适合工作五年之后的中老年教师,作为省二实验的教师我希望我们做类似的课题研究。

中学生写作指导的有效研究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和目的

      (二)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对话理论

 一、中学生写作指导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一)对造成写作指导低效无效的分析

            1.存在问题

            2.原因的分析

     (二)国内外关于写作指导研究情况的分析

           1.国内作文指导研究

           2.国外作文指导研究

二、中学生写作指导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一)厚实情感:写作指导必须关注的一个基点

          1.课程标准突显“情”

          2.阅读视野充满“情”

          3.生活处处充满“情”

    (二)增强理性:写作指导必须突破的一块短板

          1.“料”理:理的发轫者

          2.“写”理:写作遵循的规范

          3.“哲”理:个性化体验和感受

    (三)激活意趣:写作指导必须达成的一种共识

          1.兴趣:激活学生写作的内动力

          2.情趣:发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

          3.评趣:做学生习作的悦读者

结语

 

看后,我当时有顿悟的感觉,我们做课题之前如果能把课题纲目化,把提纲确定好了之后,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半学期下来,工作做完了,课题也做完了,论文也完成了,成果也丰硕了。所以说科研其实很简单,只是过去我们对它认识程度不够而已。小课题就是写一篇文,大课题其实就是在著一本书。如果我们用这个思路来看待我们的教育科研,科研也就变成了一件很充实的事。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就是依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首先,专题研讨,广泛研究。这个方面咱们学校做的比较好。比如说同课异构,如果我们加上课例,前面加一个分析和方案,后面加一个反思和总结,形成经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活动课题化。不要为课题而做课题,那就是负担,你做的过程本身,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教育科研就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过去有一句话叫搂草打兔子,其实我们做教科研也不妨搂草打兔子。常规教学是主业,课题研究是副产品。北京金秋之旅、学生社团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课题,所以科研不是增加负担,而是使我们的收获更加丰实。

专题的研讨活动,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问卷调查,我们过去工作往往忽视了前期的准备,过多关注研究的结果。下一步我建议教科研处给我们老师发一发典型的问卷调查的样例。当老师想做一项研究的时候,先发问卷调查。像这次培训之前我们就给老师们发了一个调查,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还要发一个同样的问卷调查,我们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检验我们培训的效果、课题的效果。问卷调查这一块积累很重要。

再有就是访谈调查。其实我们班主任跟学生谈话,你把它记录下来,对课题而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有些时候,我们的研究似乎找不到原点了,即:走着走着不知道为什么要朝这个方向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很遗憾的丢弃了我们重要的资源。就像小时候,家里一吃芹菜馅饺子,总愿意把芹菜叶摘掉扔了,其实芹菜叶营养很丰富,怎么舍得扔呢?我过去做工作有的时候就是把科研的“芹菜叶”扔了,这次咱们把它留着,腌点咸菜,炒点土豆也挺好。因此,我们要注意科研材料的积累。

我特别敬仰邓小平,他说的话太伟大了,第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就是教育的科学技术。科研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没有科研的引领,没有科研的提升,我们很难想象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研究型的教师。第二句:“摸着石头过河”。不会做没有关系,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关键是别人家过河了你还在那摸石头呢,那就晚了。但你过了河,你如果还能捧一块石头,也挺好,万一是一块玉呢?第三句是“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也没道理。你如果靠一味地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就是没有道理的表现,干工作,不能盲干,也不能蛮干。我们要从工作的重点、难点来确定我们科研的切入点。 

(三)结题阶段

过程资料的积累。这是课题组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它具有记住历史,收藏历史的意义和作用,越是古老材料,越具有深刻的价值,因此,对于课题的过程性资料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理的意识。有的老师说黄校长你能不能把你婚礼上的讲话出本书,我说没有记录,这两年我讲话也少了,有人说我的姓不好,不适合在婚礼上讲话。但是我今后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每次讲话都进行整理,万一将来我也能像“白云”一样出本书呢。当然,如果书,书名不能叫《月子》,也不能叫《伺候月子》,就叫《白话教育》。我们每个人都要记录历史,积累资料。课题验收很重要一点就是看原始资料。资料的变化是你成长的过程,也是课题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条件了,博客、网络、数码相机等都是记录历史的载体……

课题成果的载体。主要形式包括: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教育论文;经验总结;结题报告;理论专著等等方面。我们省二实验的名师应该向宋校长学习,一定要出一本教育专著。明年是我校建校30周年,如果有条件,宋校长想给我们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每人出一本书。但是你一定要符合出书的要求,材料要有准备。我们在座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包括我们其他教师有成果的应该借着这个东风来整理自己的成果了。像宋校长的专著《潜能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实践研究》,就是宋校长对“潜能教育”最好的一个总结。在这个方面我们都应该向校长学习。宋校长和关书记在研究课题这方面一向是非常严谨的,她们写文章从来都是字斟句酌的,有的时候连个标点符号都考虑再三。

对于课题成果这方面,我想提几点具体要求:

1.常态化,用日志记录有意义的工作片断。每天都要写。我当老师的时候我要求我们班的学生天天写日记,我也天天给他们批。我说:日记日记天天都记,可以多记,也可以少记,不能不记。我们大家熟悉的《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由100篇日记组成的教育名著。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有教育家的梦想,正如前面所说,不能成为教育家不是你的错,但是你连教育家的梦都没有,那你真是大错特错,所以积累要常态化,我们要用日志记录有意义的工作片断。

2.生活化,用叙事讲述有价值的故事。如果你能积累一百个像陶行知先生“三块糖”那样的教育生活故事,你不是教育家,也胜似教育家了。

3.典型性:用“案例”承载有生命的科研事实。

4.过程性:用“课例”还原有实践的研究历程。石馨主任名师工作室挂牌的时候,她出了一本书,书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石馨主任多次上公开课的教学实录,由于再现了每一节公开课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其实,很多时候,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我们工作的过程。

5.反思性,用报告总结有内涵的自我思考。

6.普惠性,用经验推广有共性的课题成果。你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指导意义,与日常成果的积累有直接关系,积累一定要有价值。

下面,我想进一步来阐释如何进行有价值的积累?

(1)从听课记录中找回昨天的记忆。我认为我们省二的学习文化还要进一步加强,开会学习大家都一定到带个笔记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要不想一辈子当教书匠,就要使积累成为习惯。我听课的习惯是什么呢?我不愿意记泛泛的程序,愿意记我听课过程当中给我的点滴启发,或者记录这堂课的亮点。

(2)从教学反思中寻找深刻的见地。每个人都有顿悟、灵光一现的时候,相机抓拍的是精彩的瞬间,笔记记录的是闪光的思想,你灵感一现时说的话有可能就是经典。

(3)从他人的言谈中捕捉闪光的心语。我们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不了有这个应酬,那个会面,虽然耽误时间,但事事留心也有意外收获。我记得2012年参加长春市研究生考务会的培训,市教育局梁国超副局长的讲话让我眼前一亮,他说了这样四句话:“在千变万化中把握形势;在千差万别中达成共识;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在千辛万苦中创造佳绩”。这话说得多好,我听后马上记录了下来。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成为优秀教师的时候,你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仿照这样的话做小标题一定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捕捉的话,人的记忆是有时间段的,时间一长也就无影无踪了。文字记录历史,历史需要记录。

(4)从工作困惑中探求研究的问题。课题源于你的困惑,源于你的问题。

(5)从日常生活中寻觅实践的真谛。事事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课题。

(6)从学生作业中发现错误的规律。如果你能把学生错误规律找到,那你学生考试的正确率当然就高了,所以有很多时候学生的错误往往是源于我们的老师没有发现错误的规律。预防为主,不仅适用于医疗,也适用于教育。

(7)从成功经验中筛选有效的信息。因为现在有的经验也真真假假,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选择。

(8)从教材教辅中指出独到的瑕疵。微不足道的你就别谈了,有价值的我们可以谈一谈,商榷嘛。

(9)从业余阅读中破解科研的奥秘。只读教育方面的书不是大师,可能是教育学者。你广泛的阅读才有希望成为名家和大师。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工作。前两天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他说出了一本书,评上了正高。我说你把那本书赠我一本,他说你看不了,我写的是医学方面的书。我说留一个纪念。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他把那本书给我了,还给我签了名。这本书的题目是《“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关系研究》。我当时看了这个题目就觉得很好。现在找医生看病给红包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医患关系怎么解决?受此启发,我想到了《“择校入学”取向下——家校互动关系研究》,人家家长花钱来择校,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工作?过去没有择校的时候,你教学生人家感谢你,现在你对人家孩子好,是正常的,家长认为我花钱了。家校关系发生变化了,家校互动怎么进行,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以此类推,我想到《“三独”环境下学校教育有效性最大化的研究与实践》,什么是“三独”呢?家长是独生子女,学生是独生子女,我们老师有的也是独生子女,那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如何实现学校教育有效性最大化啊?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问题,新课题。再如《“三独”环境下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现在的孩子都是一把手,凡是以自我为中心,你让谁配合谁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研究如何培养中国人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合作能力怎么培养?我认为这个课题也是一个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以说没有《“关系就医”取向下——医患互动关系研究》这本书的启发,就没有上述三个课题。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我们还愁没有课题研究吗?所以我觉得人大脑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如果进入了科研的境地不是没有课题可做,而是有很多研究领域待我们去发现、去开发。一旦成为教育界的哥伦布,那你就可能成为未来的教育家。

(10)从课题研究中收获自己的成绩。我想这个成绩不单单是学生的分数,还包括我们的课题成果,我们的论文,我们的课例,我们的教学实录,我们的教学总结。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积累不是一件难事,重要的是坚持。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但是最难的还是创新。因为科研工作需要创新,我们省二人要做新四有新人:即观念上有新变化,理论上有新突破,实践上有新探索,工作上有新业绩。这四新当中你有一新就可以了,如果都新那就成功了。此,我们一步步来,先更新观念,然后大胆实践,在总结基础上再有新发现,创造新业绩。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宋校长说“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科学施教、全面育人”。我想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关注个性,开发潜能呢?我想,考试制度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我最近有一个发现,也是我最近参加省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班受到的启发,我想应该从改变评价方式入手实现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的目标。我准备以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开展差点教育研究,即借鉴高尔夫球差点制度模式,学习芬兰优秀教育评价经验,改变我国传统评价方式,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在充分关注个性、开发潜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理,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正能量的最大化。下一步,我要申报一个课题,原来我们评价都是一张试卷评价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分出好坏优劣,其实人跟人是不能比的,有句话叫人比人得死,每个人都不同,我们为啥不纵向比较呢?在座的各位老师跟你过去比至少有90%老师都是成功的,都是幸福的,因为今天比昨天强,明天比今天好,但是你一跟别人比可能就不平衡了,你比如说我跟某某省长比,人家比我小一岁,都当省长了。对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元芳,“元芳,你怎么看?”但是如果我跟自己过去比,一个农村孩子靠知识改变命运,从农村来到省城,参加工作就在省属重点学校,我觉得我太幸福了,太充实了,太幸运了。我三十五岁就是特级教师了,这是我很多同学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最难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一切就都改变了。我总爱说这个例子,我老爸七十岁的时候,他见人就说活七十古来稀,活一天少一天,成天唉声叹气。后来,我跟我爸说,爸你得这么想,人生七十古来稀,你都七十六了,你不是活一天得一天嘛。我爸说你说得对,从此,我老爸总抱着活一天得一天的想法,今年八十四了,虽然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他老人家还在坚强地活着。爹还是那个爹,但思想不是那个思想,观念变了一切都变了。我今后将重点研究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差点评价,或者叫差点教育,我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差异、理解差距、研究差点、共享差别。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万物各有不同,如果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长的都是一个模样,太可怕了。人生不能复制,科研更不能克隆。科研不是复印机,科研要原创。因此,我想我们要改变观念,勇于实践。

最后,我想对学校科研工作基本做一个描述,有的老师说宝国最近怎么看不到你啊。这句话既是对我的思念,也是对我的批评。这个批评就是说我深入的还不够,我想从科研角度来说明我们科研工作的特点,我们工作地点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学校大了,校区多了,每天都能到你的年级组,到你的班级,到你的课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工作职责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我们科研人员要针对教育的问题开展研究,虽然有时看不到我们,我们是在研究问题、寻找“良药”呢!我们工作状态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的人搞调查,有的写稿子,有时真是挺折磨人的,但是我们不悔,爱我所爱,做我所选。我们工作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这样集中式培训一学期一般不会超过一次,老师们都很忙。我们工作成果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校“潜能教育”“体验教育”,大家一看成果多丰硕,有的说没看到你们平时干什么,怎么这么多东西呢,其实我们一直在努力,大家都在做。就像会场后边那个宣传板上贴满了学生的青春梦想,如果只有一个人在贴,能贴出那样的效果吗?大家都去贴,人多力量大,就创造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科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参与,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