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要闻速递
技术赋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交流分享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作为吉林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始终秉持“技术赋能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在课堂观察、备课教研、作业批阅、自主学习四大场景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AI应用生态。2025年4月22日,南关区校长参观团莅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副主任赵海英老师,信息中心主任张丽娜老师带领省二师生向南关区校长参观团的老师们详细地展示了AI在我校教学中的应用。
赵海英副主任和张丽娜主任接待南关区校长参观团
赵海英副主任为南关区校长参观团介绍我校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AI课堂智能观察分析,精准诊断,助力教学提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精准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在小报告厅、录课室及七年7班(AI 实验班)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课堂观察分析系统开展课堂教学,对课堂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记录与分析。系统会生成详细的评课报告,报告涵盖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合理性、师生互动有效性等多个维度,为教师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教学反馈。教者根据评课报告进行深刻反思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美术马欣彤老师带领七年7班的同学们带来精彩的课程《单色版画与青铜器》,并借助人工智能课堂观察系统对课堂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生成《单色版画与青铜器课堂智能报告》。马欣彤老师结合报告进行细致的说课,南关区校长代表团的老师们阅读《单色版画与青铜器课堂智能报告》并进行交流。
马欣彤老师讲授《单色版画与青铜器》
沉浸在美术课堂中的学生和老师们
马昕彤老师结合智能报告说课
《单色版画与青铜器课堂智能报告》
视频备课融入生成式AI:三校区协同,智慧备课新范式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三校区各学科教师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视频备课的优良传统,融入生成式AI后,为备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校区备课组内的教师通过视频会议进行集体研讨,充分利用豆包等AI工具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习题等,实现了备课资源的智能化生成与共享。这种融入生成式AI的视频备课模式,不仅提高了备课效率,还增强了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术组教研组长刘丹老师与南关区校长参观团的教师们分享《单色版画与青铜器》备课中的AI应用。刘丹老师表示青铜器的纹样与器型,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传统备课方式下,教师获取资料的渠道有限,内容也不够系统。与传统的备课方式相比,借助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教师对这类陌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由60%提升到了85%以上,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程设计环节,马欣彤老师利用剪映完成了敖丙AI人的语音对话视频制作,相较于传统课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点平均增加30%,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提升了15%。试讲后,AI实验班辅助软件“希沃AI课堂观察系统”生成的数据为课程改进指明方向。此外,新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全面的教学评价视角。借助智能反馈系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抬头率、参与度、应答时长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整个备课过程,新技术在资料获取、教学环节设计、数据分析与评价等方面都给予了教师有效指导。
美术组教研组长刘丹老师介绍备课中的AI运用
智能批阅系统:减负增效,精准反馈促成长
智能批阅是我校人工智能课堂应用的又一重要场景,在七、九年级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引入了先进的智能批阅系统,实现了作业和试卷的自动化批改。智能批阅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提高了批阅的准确性和效率,让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需求。
英语学科张馨忆老师与南关区校长参观团的教师们分享在日常教学中使用 AI 智能阅卷机的体会与感受。人工批改作业卷客观题时,以往1—2个小时的工作 AI 智能阅卷机能够在短短 的10 - 15 分钟内完成。从批改结果看,智能阅卷机在英语作文批改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纠错精准、 覆盖全面、高效省时、提高学生书写的规范性。除了高效的阅卷能力,智能阅卷机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精准地剖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帮助教师精准地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AI 智能阅卷机在提升阅卷效率以及提供教学数据支持等方面贡献突出,但是AI 智能阅卷机在主观题评分和对答题规范的适应性上还存在着一些改进的空间。
英语教师张馨忆分享AI智能阅卷机使用感受
南关区校长参观团的老师们参观、试用AI智能阅卷机
八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AI助力,自主复习新体验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校为八年级学生打造了自主学习空间,并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PAD。在这个空间里,地理、生物教师排班指导,学生可以利用AI技术进行自主复习。
八年级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八年9班丁琬轩同学与南关区校长参观团的老师们分享学生自主成长空间。丁琬轩同学表示疑惑的迷雾不仅可以由师者解惑,学友互助,也可以在校园的自主学习空间随时通过Deep-seek、小猿搜题等软件帮助解决。同学们热情高涨,每天中午12:10分到12:40,地理生物老师会如约等候在这座知识驿站,原本长长的答疑队伍在自主学习空间有了极大的改善,大家可以自主选择答疑方式,输入关键字,向老师借手机拍照上传图片,网络瞬间给了我们多个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同学们真正理解了“生活即教育”的含义——知识不是锁在实验室里的标本,而是跳动在随时可及的自主学习空间。
八年级学习部部长八年8班丁琬轩同学介绍学生自主成长空间
南关区校长参观团的老师们参观学生自主成长空间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校将秉承创新驱动的理念,积极与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在课堂智能观察分析、视频备课、智能批阅和自主学习空间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努力打造更加智慧、高效的课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