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速递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铸辉煌——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 远洋)学校学期末全校大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5-07-13

时光荏苒,步履铿锵。2025年7月12日,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 远洋)学校召开学期全校大会,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立足不同领域,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凝聚力量。从作风建设到品牌筑牢,从党建后勤到德育育人,再到教师素养提升,一系列深刻论述与务实举措,勾勒出省二实验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的坚定身姿。


校党委陈杰书记以《何以为师——以作风建设引领教师发展》为题深情回顾了学校在一代代教育者手中的接力传承,强调“作风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薪火相传,严实作风建设从青春走到暮年,一代代省二人用奋斗托举少年梦想。校党委陈书记以校史为引,深情回望学校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历程。四十一年间,省二实验的接力棒在教育者手中传递,省二文化在春城教育沃土上生根结果。他特别强调:作风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早在2021年,学校就提出一以贯之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今再次重申这一主题,正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深刻回应。

立根固本,坚守教育初心。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的重要论述,校党委陈书记提出,教育工作者的“根”与“本”,在于立德树人的初心、建成受人尊敬学校的愿景,以及对国家和学生的庄严承诺。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理想至上”的精神,正是当下教师队伍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学校需以优良传统作风为保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省二品牌行稳致远。

以生为重,践行育人使命。“教师存在的价值,在于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校党委陈书记强调,职业素养是教师超越“知识传授者” 的核心能力,而“以学生为重”是省二实验始终坚守的作风。通过分享张建丽、王欣、郝洋、李臣、敖雪、陈净六位党员教师的育人案例,他指出,教育应接纳学生的多样性,摒弃绝对主义思维,学会从管理者、家长视角换位思考,在矛盾中寻求理解与共识。

追求卓越,突破自我边界。“追求卓越的本质是不断超越‘舒适区’。”校党委陈书记提出,专业素养是教师立教之本,而卓越的达成需要干部带头、骨干引领。榜样的力量始终是前行的动力。他强调,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需突破认知边界:既要深耕学科本体知识,又要培养跨学科视野;既要注重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又要善用技术工具赋能教学。

陈书记在结语中号召全体教师:以爱与敬畏行走在教育改革路上,在荆棘与鲜花中坚守,在消沉与欢歌中前行。他坚信,只要团结一心、砥砺奋斗,定能探寻出具有省二特色、省二风格、省二气派的改革之路。

 


孙成群校长以《聚焦四大领域改进,筑牢省二品牌之基》为总结本学期学校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四大领域改进,强调“品牌建设需在细节中筑牢根基”。

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凝聚全员合力。从安全员黄庆志“风雨无阻守护校园”,到财务人员李卓 “二十年零失误保障经费”;从青年教师王艺洁“深夜抢险挽回百万损失”,到老班主任仲丽敏“三十年用爱润泽心灵”,孙校长以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现了省二实验“全员育人”的生动实践。他指出,厉行节约、规范大课间、实施课堂公约等细节,正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具体体现,唯有全体教职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才能形成育人合力。

压实安全责任链条,守护校园平安“安全是教育的底线。”孙校长强调,学校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原则,通过健全制度、排查隐患、常态化教育,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从消防设施维护到食品安全监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后勤、安保团队的心血,为师生营造平安稳定的环境。

规范教学行为,回归育人本质。“减负增效”目标下,学校从校服采购公开招标、师生同质同餐,到教辅材料三级审核,全方位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课间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体活)课,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孙校长特别指出,要扭转“唯分数论”,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改革,让教育回归“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初心。

创新课程融合,培育“红精专特”学子。孙校长介绍,学校以跨学科教学为突破口,通过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活动,让每个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培育一项艺术特长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实验校,学校深入推进“素养目标、实现指标、活动设计”三维研讨,将评价改革作为“牛鼻子”,通过综合素养报告单,引导教育关注学生的“信念动机、批判精神、实践能力”。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成果交流研讨会上孙校长以《教学全域嵌入评价赋能育人新生态》为题,汇报了我校在优化评价方式方法领域的探索成果,得到省内同行的全面关注和好评。

“培养‘红精专特’学子,是我们的永恒追求。”孙校长解释,“红”是爱国守法的底色,“精”是积极上进的态度,“专”是专心致志的路径,“特”是终身受益的特长。他呼吁教师深刻反思“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底线,在漫长教育路上坚守初心,让校园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温润土壤。

 


校党委遇建勋副书记以《党建后勤齐发力,筑牢校园保障线》为题,聚焦党建、后勤、安全、工会工作,全面回顾了本学期的保障成果,强调“协同联动是学校高效运转的关键”。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换届选举、思想引领、作风建设”核心任务,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校党委陈杰书记专题党课《让教育家精神成为省二实验的魂》、校党委遇建勋副书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培训,强化了党员的责任担当;南湖小学党支部获评省直机关 “四强”党支部,“党员先锋岗”聚焦校园安全与学生餐质量,彰显了党员的示范作用。通过廉洁教育、组织生活会和党员发展工作,党组织的凝聚力持续增强。校党委遇书记坦言,党建仍需在品牌化、与业务融合上发力,未来将打造“党建+教育”特色活动,注入“红色动能”。

后勤保障,打造温馨校园。“后勤是学校运转的‘隐形基石’。” 三校后勤团队以“服务师生、保障教学”为宗旨,完成了从基础设施升级到智慧化服务的全面提升。校园路面养护、电路改造、突发故障处理,确保教学有序开展;冬日除雪、春日修树,让校园环境安全宜人。“线上报修系统”的推行,以轻量化操作实现报修精准化,让服务更高效。在学生餐管理上,学校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邀请家长参与监督,通过“明厨亮灶”系统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赢得师生好评。

安全为先,守护平安防线“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校党委遇书记介绍,三校通过联合检查、专题班会、1530安全教育等方式,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从消防设施到用电规范,从校园设施到活动秩序,全方位排查隐患,筑牢“人防、物防、技防”三道防线。

工会聚力,共建幸福家园。工会以“暖心关怀”为抓手,为患病教师送温暖、组织全员体检、开展春游登山和排球赛等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节日福利精准对接需求,让大家感受到“省二大家庭”的温暖。校党委遇书记表示,工会将持续关注教职工关切,化解矛盾,凝聚发展合力。

“以初心扛起责任,以匠心追求卓越,以爱心温暖彼此校党委遇书记的结语,道出了后勤保障团队“默默付出、甘于奉献”的心声。

 


石馨副校长以《立德树人,不辱使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题,阐述了深耕德育沃土、守护成长之路的实践路径。

德育例会:凝聚育人共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容不得半点马虎。”石校长指出,德育例会并非形式,是德育团队凝聚育人共识的有效载体。以南部小学、远洋小学和南湖中学为代表,部门德育例会通过“问题导向—数据支持—评价伴随—指导跟进”的有效路径,凝聚“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共识,积极达成让每位教育者成为校风代言人。

团队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围绕“入队入团”工作,石校长详解了学校如何将“先锋教育”落到实处:首批入队历时3个月、10节队课学习、2轮面试考核,严格落实“达标一批、吸收一批”标准;学校《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管理办法》的制定,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章可循。培养时代新人敢为先锋,我们不辱使命。

心理健康:守护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心理信函、“向日葵之约”青春课程、中考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注入心理能量,成系列的润心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润心育人”的成效显著。

精神旅程与日常管理:塑造健全人格。“课前歌声、体育节、文墨清明全级笔会……都是有益的精神‘扩胸运动’。”石校长认为,心理健康需与“精神旅程”结合,通过丰富活动拓宽学生心胸。同时,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们在教育惩戒、言行规范、家校沟通等方面的细致工作,为学生筑牢成长防线。期末德育中层持续落实一日两巡工作,干事长督导班级出勤率,提示老师们要警惕“80%以下异常值”,通过正视问题、研究成因,确保每个孩子“跟着学校成长”。

最后,石校长为老师们送上“一二三四五,暑假欢乐谷”暑假防御系统实践建议,希望大家在自我更新中积蓄力量,继续守护学生的心灵与成长。

 


孙爱华副校长以《以扎实行动持续擦亮 “省二名片”》为题,阐述了本学期在教师素养提升、课程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强调“专业成长是擦亮品牌的核心”。

课题研究:从经验到理性的跨越。“一群人研究教育,学校就有无限可能。”孙校长介绍,本学期8项省教科院课题开题、82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立项,彰显了教师“问题导向”的研究热情。从“艺术创新课程”到“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不再是孤立任务,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的“助推器”。首届骨干教师论坛通过“文稿评审+视频讲座+校刊发表”模式,让专业智慧得以广泛传播。

社团课程:贯通中小,赋能成长。破解“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学校聚焦课程融合:项目式学习框架的构建、校本课程中小衔接研讨、科技节与社团节的多元展示,让学生在民乐课、跳绳社团等活动中“沉浸式成长”。在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上,学校课程建设成果获专家高度评价,“大校风范”体现在社团课后学生“不愿离去的身影”中。

青年教师培面向未来,铸就辉煌“教师有何种样貌,教育就有何种风光。”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以“AI 赋能”为突破口,邀请专家开展“AI+课堂创新”培训,同时通过粉笔字训练、班主任经验分享、安全急救课等,全方位提升80余名青年教师素养。“优秀学员”的评选,传递了“坚守与成长” 的力量。

督导:用好评价指挥棒,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督导工作从“外驱检查”转向“内驱成长”,通过30余次迎检、80余份材料提交,规范办学获上级肯定。孙校长介绍未来将建设督导数据动态监测平台,推行“督导+服务”模式,推动督导从“问题发现”向“生态共建”转型。

科学教育:以素养培育为重点,挖掘科学家潜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对国家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本学期学校立足“科学普惠教育”和“科学精英教育”,突破科学教育瓶颈:首届教师工程作品大赛、“科学筑梦”科技节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刘迪、张翠老师在全国 STEM 课堂大赛中崭露头角,为培育 “科学家潜质” 奠定基础。

“省二教会我们创造长期价值,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孙校长的结语,既是对教师的期许,也是省二实验“以行动擦亮名片”的生动注脚。

 

五位校领导的讲话,从精神传承到实践落地,从团队建设到个体成长,勾勒出省二实验“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发展蓝图。在四十一年校庆的新起点上,全体省二人将以作风为基、以育人为本、以创新为翼,共同守护和擦亮这张承载着教育理想与民族希望的 “省二名片”。

祝全体教师假期愉快,蓄力再出发!

 

撰稿:李丽莉  图片:李东函  编辑:谢绍霞

初审:谢绍霞  复审:李博  终审:李丽莉